來源:信貸共學
什么是損益表(利潤表)
損益表,也叫利潤表,相對比較簡單,他解釋一個公司在一定的時期內(通常指一個會計區間,如季度,半年度,年度)收入有多少,開支有多少,收入減去開支,就是利潤:利潤=收入-開支(開支,按照類型通常又分為成本和費用)
如果收入大于開支,那么利潤為正,公司就是盈利的,反之,開支大于收入,利潤為負,公司就是虧損的。
收入通常是公司銷售產品或者服務而獲得,但開支項目根據不同公司業務類型而不同。利潤表就是對所有這些收入和支出按照不同類型匯總后的一個報告。
由于上市公司是由全體股東所有,所以,把總利潤分配到每一股份后得到每股收益(或者每股利潤),這個概念是利潤表中一個重要概念。
利潤表的構成要素
利潤表的核心公式:利潤=收入-成本費用
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業的銷售產品;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
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牧魅?。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轉讓、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廢舊物資出售收入等。
其他業務收入具有不經常發生,每筆業務金額一般較小,占收入的比重較低等特點。加會計網微信讓你學會計有方法。
投資收益:是指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人減去投資損失后的凈收益。包括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它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等。
成本費用: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資和各項制造費用。廣義的產品成本除了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和銷售費用等。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其他業務支出:本科目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成本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
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支出是指不屬于企業生產經營費用,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應從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非季節性和非修理性期間的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的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是指應由銷售產品、提供工業性勞務等負擔的銷售稅金和教育費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利潤表基本格式
實例: 大秦鐵路利潤表
實例: 大秦鐵路利潤表--直觀視圖
利潤表的閱讀
關注收入的來源和支出的目的
利潤=收入-支出
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公式。但是,由于公司不同,業務不同,組成收入的來源的也不同;根據不同的目的而產生的支出也不同。同時,有些收入或者支出是經常性的或者持續性的,而有些收入和支出則是一次性的或者偶爾產生的,因此,我們在考察公司的利潤時,就必須考慮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收入或者支出,哪些收入或者支出可以忽略或者不必重點關注。
收入:包括經營收入(如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投資收入,和營業外收入,通常使用的收入概念是銷售收入或者經營收入。支出:分為成本和費用。成本是與所銷售的每件商品相聯系的,反映了為了生產或者銷售產品/服務而支付的款項,比如購買原材料等。而費用則是指為了維持公司日常經營而花費的支出,如薪金,辦公場地租金,公用事業費,法律費用,銷售費用,財務會計費用,通訊費用等等。
不同的利潤概念
由于上述的原因,分析師們在考察公司的不同側面時,考慮到不同的收入項目和支出項目,從而得出不同的利潤結果。對于這些結果,分析師們定義了不同的名稱。如針對利息,稅金,折舊攤銷等支出的不同,分析師們分別定義了毛利潤,折舊攤銷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和凈利潤等概念。
幾個重要的利潤與利潤率概念
每股收益與稀釋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或每股盈利( Earnings Per Share,簡稱 EPS),又稱每股稅后利潤、每股盈余,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
稀釋每股收益(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是以基本每股收益基礎,假設企業所有發行在外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均已轉換為普通股,從而分別調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以及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是指賦予其持有者在報告期或以后期間享有取得普通股權利的一種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主要有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
上市公司在發布財報時,通常會在利潤表中同時發布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的金額。作為普通股投資者,在看利潤表時,除了要關注基本每股收益,還要特別關注稀釋每股收益,這樣,你就會知道,當這些稀釋性潛在普通股一旦真的轉化為普通股時,你手中的普通股的收益會被稀釋掉多少。
例如,我們前面看到的大秦鐵路的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是一樣的,這就說明,公司目前對外沒有發行稀釋性潛在普通股(雖然我們看到公司對外發行了大量的債券,但是這些債券應該都是不可以轉換為普通股的。
第三屆中國交易銀行年會:數字化時代交易銀行的機遇與挑戰